一、刚性基础概述

刚性基础是由砖、毛石、混凝土等抗压强度高但抗拉性能差的材料构成的基础形式。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材料自身的刚性传递荷载,主要依赖基础截面尺寸的合理设计来满足力学性能要求。

二、核心受力特点分析

1. 基础底面不受拉

  • 原理:刚性基础材料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(如混凝土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/10)。设计中需确保基底压力分布呈梯形或三角形,避免底部出现拉应力。

  • 实现方式:通过控制基础的刚性角(压力扩散角),使荷载沿刚性角向下传递,保证基底始终处于受压状态(图1)。

  • 设计要点:基底宽度与高度的比值(宽高比)需符合规范要求,防止因压力扩散角过大导致基底受拉开裂。

2. 基础宽度加大

  • 荷载分散需求:当上部结构荷载增大时,需增加基底宽度以降低单位面积压力(公式:p=N/A)。

  • 刚性角限制:基础宽度受刚性角控制,超出材料允许宽高比时需改用柔性基础。例如,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一般为45°,基底最大宽度 b=b0+2Hb0为墙厚,H为基础高度)。

  • 实际应用:常见于多层砌体建筑或轻型框架结构,通过“放大脚”逐级加宽基底面积。

3. 宽度加大需同步增加高度

  • 抗剪与抗弯需求:基底宽度增加时,基础悬挑部分弯矩和剪力随之增大,需同步增加基础高度以抵抗剪切破坏。

  • 刚性角守恒:宽高比必须满足刚性角要求(如毛石基础宽高比≤1:1.5,混凝土基础≤1:1),确保荷载沿刚性角有效传递至地基。

  • 典型构造:阶梯形或锥形截面设计,每级台阶高度≥300mm,台阶宽高比逐级收分。

三、设计要点与工程应用

  1. 材料选择:优先采用C15及以上混凝土、MU10毛石或烧结砖。

  2. 验算内容:基底压力验算、刚性角验算、地基承载力验算。

  3. 适用场景: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高、荷载均匀的中小型建筑,不适用于软土地基或大跨度结构。

  4. 施工要求:需保证基础连续浇筑或砌筑,避免留设施工缝,分层夯实回填土。

四、总结

刚性基础通过控制宽高比、保证基底受压的设计原则,实现了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平衡。其“底面不受拉、宽度与高度协同调整”的特点,是传统建筑基础设计的核心逻辑。实际工程中需结合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(GB 50007)进行验算,确保结构安全。

点击查看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建筑识图虚拟仿真版本:

隐藏内容
本内容需权限查看
  • 普通用户: 10筑点
  • VIP会员: 8筑点8折
  • 永久会员: 免费
已有8人解锁查看

主题授权提示: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